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采山收豆巧晒秋
2025-09-18 11:13:03   来源: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白露节气后,天气逐渐寒凉,塞北家乡的收秋晒秋活儿就开始了。

家乡的“秋”不仅指季节,还包含山珍俯拾的山野林地,粮菜披金的农田地垄。采拾山货,是常见的收秋活儿之一,靠山人家守着大山这个“聚宝盆”,怎会无动于衷?于是背起篓子,推开柴门,三五相约地走进山林。

长空明净,雁阵啾啾。大自然真是慷慨大方呀!艳阳下,每处山旮旯都流光溢彩,尽显秋色,白桦黄叶闪烁,枫树红叶鲜艳,落叶松的针叶变褐,榛子涂满酱色,松果籽粒爆裂,就连树丛中的蘑菇也拱开腐叶,探头探脑地打量外面的世界。这时候采山人可得留神了,山货“精明”,善用迷彩,一不留意就从眼前溜走。

采山人拉开阵势,顾不上陶醉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花香,只盯着脚前蹀躞而行。一截躺倒的朽烂杨木上长着密密麻麻的黑色“耳朵”,“耳朵”上布满细细的绒毛,哈,这是听惯了天籁的木耳啊,采山人一把把采下装入篓中,把这“神妙的音符”带回家。天不下雨,地要打伞,树下的草丛拱出许多蘑菇,赭黄淡黄,大伞撑开遮小伞,有的还是骨朵状,都是些珍贵的松蘑、榛蘑呢,指尖抠入泥中,捏住伞柄根部轻轻向上一提,完好的山蘑菇就成了“战利品”。还有手雷式的松果,刺皮爆开的山栗子,个个都带腿儿,如不及时拾走,转天就没了,会被冬储的松鼠藏匿。

山要采,房前屋后的油豆角、角瓜、倭瓜也要摘。采山人满载山货回到家,就忙着下地摘豆收瓜拆藤架,再不动手,瓜豆就要老了。辛劳得来的收获,少部分自己尝尝,满足一下口腹之欲,其余的还要经历一道重要的程序,那就是晒秋。

家乡的晒秋有两种,一种是在板实平整的地面摊晒,像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就是这样;另一种是用细线穿起来挂晒,蘑菇、豆角等山货鲜菜便是如此。摊晒是男人的活儿,干起来嘁哩咔嚓像一阵风;挂晒则是妇女的活儿,一针一线见细致。比较而言,还是挂晒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针线从一只只松蘑的根部穿过,不使断柄脱落,大菇小蘑倒挂成串,打上结,套在颈上像项链,挂在墙头似吊珠,上了集市,也能卖上好价钱。豆角的晒制就更花工夫,趁鲜剪成豆条不断的细丝,用线一条条扎牢,如成串的翡翠坠子。挂起晾晒,干后收起,年夜饭排骨炖豆角丝,小鸡炖山珍等好菜就有了。

菌赭豆绿,谷黄椒红,玉米烫金。每年仲秋,家乡农家墙头浓妆重彩,好似等待燃放庆丰收的一挂挂鞭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