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黄金桃“突围”记
2025-09-18 11:13:03   来源: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日前,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的下院村,漫山遍野的黄金桃进入盛产期,山里散发着清新的果香。可这份“丰收的喜悦”,却压得村民陈满荣喘不过气。

“辛苦大半年,桃儿是长得好,可没人知道、没人来买,这可是我们全家的指望啊!”站在自家桃园里,陈满荣望着满树果实,话语里满是焦虑。和陈满荣一样,下院村种植黄金桃的50户村民,此刻都被同一个难题困住:126亩桃园即将迎来集中成熟期,可大伙儿既没销售经验,又缺稳定渠道,若等不到买家,前期修枝、驱虫、疏果的心血,恐怕都要打水漂。

“陈大爷,您这桃儿我得尝尝!”一阵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桃园的沉寂,驻村第一书记韦光清带着2名驻村队员走进了园子。她摘下一个黄金桃,咬了一口,脆嫩的果肉里满是果香。“品质这么好,肯定能卖出去!”韦光清的话里带着笃定,可转头看到陈大爷依旧紧锁的眉头,她也着急起来。

连续几天,韦光清和队员们彻底“扎”进了桃园,中午吃完午饭顾不上歇脚,顶着烈日挨家挨户走访。

“罗明芬,20棵桃树,预计1200斤”“陈大叔,施肥打药花了2500元”……每一片桃园的面积、每一户的预计产量、每一笔投入的成本,都被他们仔细记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里,不仅记录着村民的期盼,也让驻村队摸清了“症结”——黄金桃品质优,但销售渠道太单一,要么是村民摆摊零散卖,要么等小商贩上门压价收,销量、价格都没保障。

“不能让好桃子烂在地里!”韦光清当即和村“两委”召集村民开坝坝会,把产量、价格、销路掰开揉碎了分析,当即成立了由党员干部、驻村队员、乡土人才组成的“销售突击队”,只为破解黄金桃的滞销问题。

凭着过往工作积累的资源,韦光清主动对接贵州夜郎蜂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带着样品上门谈合作。一次次努力下,多家单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下的订单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发货前,驻村队员们还帮着打包、检查,教村民挑出瑕疵桃子,反复叮嘱“以诚取信,才能长久”。

可企业订单只能解决部分销路,126亩桃园的产量还远没“消化”完。驻村队又把目光投向了线上——村里有位返乡创业的硕士研究生陈星星,平时爱做直播,有不少粉丝。

“星星,咱们能不能一起给黄金桃带带货?”韦光清找到陈星星,两人一拍即合。镜头前,陈星星拿着黄金桃,从山间的生态环境,讲到丰富的营养价值,网友的订单瞬间涌来,线上销路很快打开。

“既要卖得好,更要卖得稳。”为了避免恶性竞争,维护长效销售机制,驻村队再次组织村民开坝坝会,一起商量定价、包装、运输细节,确保每一户村民都能公平受益。

8月10日至11日,下院村黄金桃种植基地里,由乡党委、政府牵头的“醉美偏坡淘‘桃’有礼”线下惠购活动拉开帷幕——这是村里第一次为黄金桃办展销会,驻村队员们帮种植户搭起特色展位,把黄金桃全方位展示给游客。“我是看了朋友圈的视频来的,这桃儿甜,买20箱寄给外地的闺女和亲戚!”一位买桃的女士一边挑桃一边笑着说。

据统计,今年下院村黄金桃累计销售8万多斤,销售额达40余万元。满树的“黄金果”,终于变成了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这次黄金桃销售,不仅帮村民解了燃眉之急,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潜力。”韦光清说,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和村“两委”一道,继续聚焦村民需求,探索建立黄金桃种植、销售的长效机制,从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到品牌打造、渠道拓展,一步步把下院村的黄金桃做成“特色产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