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让返乡入乡青年“创成业”
2025-09-18 11:13:03   来源: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最近,在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镇胡库下村,一场由本地青年自发组织的青创音乐节激情唱响,让这个寻常的乡村顿时变得时尚起来。台下,年轻人一边跟着节奏摇摆,一边张罗着文创市集,好不热闹。他们中,有从上海回来的剪纸艺术家,有放弃百万年薪的“粮二代”,也有把都市健康理念根植乡间的创业者。

这不是临时起意的活动,而是永康近年来推动“青年返乡入乡”实践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该市已培育农创客1207人,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集聚乡间。他们怀着理想而至,也奔着事业而来,不仅为乡村植入新理念,也带来了新业态与新潮流,更营造出一个个新社群。

谈及为何回乡?农创客金深豪感慨道:“乡村有事业,更有温度啊。”此前他在上海从事剪纸艺术工作,如今在胡库下村创办了一个名为“豪匠纸范”的工作室,尝试将古老技艺融入“土特产”包装。“很多农产品品质很好,但包装缺乏新意,很难卖出好价格,我就想通过创意点化,让它们‘穿上新衣’后‘走出深闺’。”金深豪说。

曾在上海创投圈工作十年的李华栋,返乡来到了唐先镇秀岩村,组建起“永康青年指北”社群,聚集一帮有趣有梦的年轻人;“粮二代”李炜斌则放弃在广东的门窗生意,回到永康接下父亲的农田,推动机械化种植,还带动一批青年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他们不再把乡村当作暂居地,而是事业与生活的新主场。

青年一腔热血返乡入乡,如何让他们“留得下、能创业、创成业”?永康的解法是:给土壤、给舞台、给陪伴。金深豪的返乡创业案例就很具代表性:三年免租让他得以轻装上阵,后期销售额分成亦减轻不少压力。

类似的“政策春雨”在永康乡间随处可感。在唐先镇,农创客入驻由废弃学校改造而成的“鹅大队共富农创园”,不仅可免掉前两年房租,还能获得政府贴息的“农创贷”;在古山镇,以胡库下村为核心联动周边7个村,青年团队落地于此,有技术指导、技能培训、营销扶持等一揽子赋能举措,实现无忧创业。

记者在永康市农业农村局创业服务中心看到,“政策明白墙”前总有人驻足,背后是政府部门从“管理者”到“店小二”的角色转身。在此基础上,永康不断搭建平台,立足产业布局,沿着“县域—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上的节点,建设了12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覆盖农机装备、电商营销、乡村运营、养殖种植等多个领域,成为资源对接、创意孵化的枢纽站。

由此,这些实践站点“各显神通”。以前仓镇大陈村的“咏归楼·芋见大陈餐厅”为例,既是共享厨房,也是创客之家。村里的农创客丽瑶就在这里和返乡医生琢磨出“5+2健康管理法”:城里人周末来村里做农耕理疗,村民则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远程问诊。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强化青年的归属感,永康还通过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定期组织创业沙龙、资源对接会、“乡村夜话”等活动,构建“工作+生活+社交”全链条支持体系。通过选聘创业导师提供金融、运营、技术等辅导,让青年创业不再“孤军奋战”。

眼下在永康的乡村版图上,青年入乡已不是简单的“返乡潮”,而是一场深刻的价值重塑。李炜斌放弃高薪收入种粮时,算的是“每亩地多打200斤粮,比做门窗更有成就感”;童晓璨从都市白领变农创客,图的是“帮乡亲们把土货卖进城,比签大单更踏实”。这些选择背后,是乡村作为“人生舞台”的价值觉醒。

永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回归是一场与乡村的“双向赋能”,乡村需要青年打破长期以来的信息壁垒和产业单一,青年也需要乡村,这里成本更低、场景更真、政策更实。接下来,永康也将持续通过政策体系、平台网络、服务机制的三维支撑,让乡村成为他们实现梦想的“新蓝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