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弘3号”小白鸡做成的白切鸡令人垂涎。 资料图
9月10日,我国首个引入黄羽肉鸡血缘培育的优质小白鸡新品种——“广弘3号”在广东省广州市发布。该品种填补了我国华南地区小白鸡自主育种的空白,具有肉质优、节粮性强、生产效率高等特点,预计可带动农业产值超百亿元,成为推动广东省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我国肉鸡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上市量达世界第一位,鸡肉已成为全国第二大消费肉类,主要分为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小型白羽肉鸡(小白鸡)三种类型。2024年,小白鸡上市量24.8亿只,鸡肉产量占总产量约20%,在生鲜鸡、预制菜等光鸡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广东省锚定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加大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种源技术集成攻关投入,全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育种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种业服务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说,“广弘3号”小白鸡新品种配套系正式通过国家审定,充分展示了广东省作为畜禽种业强省的担当与作为。
广东省广弘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飚介绍,“广弘3号”小白鸡新品种配套系具有优质性、节粮性、创新性三大特点。以节粮为例,新品种与同类型品种相比料重比低了0.13,每只上市肉鸡耗料量少254.8克,若按每年推广2亿只计算,可节约饲料粮食5.1万吨。
强大的科研力量是“广弘3号”小白鸡成功培育的重要支撑。“广东省有丰富的种源基础和强大的科研力量,再加上科研院校的加持以及头部企业自身的科技人才平台,很好地支撑了广东省畜禽产业的发展。”农业农村部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姜润深说。
据悉,在“广弘3号”小白鸡选育过程中,研发团队应用快慢羽基因分子检测技术实现雏鸡自鉴雌雄,结合青胫分子检测技术保障品种纯度,应用基因组学选育突破研发培育的技术瓶颈,依托云计算系统开展智能化育种,累计实现育种数据处理超2亿条。
刘棕会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广弘3号”小白鸡的面世,彰显了广东省以“保资源、强创新、育龙头、建体系、促应用”为主线,全链条推进种业振兴的战略定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将鼓励和支持企业持续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攻关、推动种业成果转化,开展新品种全产业链发展和推广,让广东种业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具备同台角逐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