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乡村民宿:在运营模式的探索中把握好“三合”理念
2025-09-26 17:45:3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我国的民宿产业已进入融合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多元共生发展阶段,既体现在形态上——从景区类、景区周边类、单体民宿到民宿集群的丰富多样,更体现在模式上,衍生出个体经营、政企协同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民宿宿集、村集体主导、企业自投五大核心路径。不同地域依托资源禀赋探索差异化路径,不存在绝对“领先”与“落后”,但所有成功实践的共性皆围绕“与政府合、与村民合、与同行合”的“三合”理念展开,这一内核贯穿产业发展始终,成为民宿可持续运营的关键支撑。

具体来说,“与政府合”确保民宿不偏离区域规划与政策导向,“与村民合”让民宿与乡村共生共荣、获得内生动力,“与同行合”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走向协同发展。

以个体经营模式来说,虽然规模有限(单店5~15间客房),但已体现出“三合”理念。例如,云南大理双廊民宿紧扣“保护洱海生态、传承白族文化”的政策导向,在民宿改造中保留白族“三坊一照壁”院落格局,客房融入扎染、木雕等非遗元素,既契合“与政府合”的生态文化保护要求,又通过“与村民合”激活本土资源,即雇佣本地村民参与服务,推出洱海骑行、白族三道茶制作等体验活动,让村民成为文化传递者与收益共享者。在“与同行合”层面,双廊民宿经营者还自发形成“主题联盟”,围绕洱海观星、非遗体验整合资源。

再看很多地方都在实践的政企协同EPCO模式。这一模式是以政府统筹资源、企业输出专业能力为特征,是民宿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其本质是“与政府合”“与村民合”的深度协同落地。湖北竹溪县桃花岛模式是南方山区EPCO实践的典型样本。竹溪县政府将拥有300亩原生态竹林与溪流资源的桃花岛纳入“乡村振兴文旅示范带”规划,投资修建跨河大桥、步道等基础设施,同时明确“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划定民宿建设红线;引入文旅企业,将岛上的闲置农房改造成“竹韵民宿”,配套建设竹编工坊、农耕体验园。运营中,企业优先雇佣岛上村民,民宿服务岗位村民占比达90%,并邀请竹溪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驻点工坊,村民可通过制作竹编工艺品获得额外收入。桃花岛还与周边乡镇的民宿联合推出“竹溪生态二日游”线路,共享客源流量。这种模式下,政府避免过度干预、聚焦规划配套,企业发挥专业优势、尊重在地文化,村民深度参与、共享红利,“三合”逻辑的协同效应尽显。

村集体主导模式是以“集体统一运营、村民全员参与”为特征,适合集体经济薄弱村。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是脱贫村依托村集体发展民宿的典型代表。该村通过“集体统一租赁+村民自愿入股”,回收闲置老宅,对接阜平县“脱贫攻坚+乡村旅游”政策,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民宿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成立民宿管理公司,实行“统一接单、按户分配、利润分红”机制,避免村内民宿恶性竞争;推出“太行农耕体验”“深山挖药”等特色活动,雇村民担任向导与服务人员,村民除租金收入外,还可获得工资与分红。2020年以来,骆驼湾村民宿年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生动诠释了村集体主导下“三合”的实践效能。

总的来说,各地在发展乡村民宿产业中探索出来的多元模式,本质都是“资源活化+利益共享”,而“三合”理念正是贯穿其中的核心。未来,乡村民宿产业将向精细化运营、深度文化融合、绿色低碳升级,模式会更趋多元,但无论如何迭代,唯有坚守“与政府合、与村民合、与同行合”的核心逻辑,才能让民宿真正成为盘活乡村资源、传承地域文化、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作者系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中国文化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黑龙江省伊春市全域旅游专家智库成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