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如何种出富民“红玛瑙”
2025-09-28 09:42:26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图为开鲁县的果农在对鸡心果进行分级、装箱。 张芮嘉 摄

在广袤的科尔沁草原腹地,西辽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地上,孕育着一颗形如鸡心、色如玛瑙的神奇果实——开鲁鸡心果。从“中国鸡心果之乡”的国字号名片,到漂洋过海的国际市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正以“传承历史、科技赋能、打响品牌”三部曲,奏响了小苹果的大产业乐章,让这颗“红心果”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黄金果”。

开鲁县委书记王凤森介绍,鸡心果产业是一个集历史传承、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和高市场竞争力于一体的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开鲁县充分利用鸡心果原产地优势,把以鸡心果为代表的特色林果业列为开鲁县五大产业之一。如今,开鲁鸡心果产业正朝着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稳步迈进,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薪火相传:奠定鸡心果产业根基

20世纪60年代,这棵苹果树苗最早被原开鲁县果树园农艺师吴永俊在北兴村一处果园发现。他敏锐地察觉到这颗果实的非凡潜力——形如“心”、色如“血”,口感甜脆。经过数十年的精心培育,其生物学特性稳定,逐渐在群众中推广开来,得名“鸡心果”。

这颗“双红基因”的果实,化作了开鲁县发展林果产业的磅礴动力。自1952年成立苗圃到1966年后各镇场集体果园的遍地开花,鸡心果的种植历史已逾半个世纪,开鲁县积累了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更在农民心中种下了“靠果树致富”的种子。

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开鲁县是经济林大县,面对是否要跟风发展大苹果产业的抉择,开鲁县委、县政府展现出长远的战略眼光。

“我们不适合种大苹果,但我们的‘小苹果’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开鲁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开鲁县林业工作站站长孙世民已经在林业一线奋斗30多年,以他为代表的开鲁县林草局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发展寒地特色小苹果品种的道路。

经过科学检测,作为小苹果的鸡心果各项指标表现惊艳:其VC含量高达14.0mg~18.5mg/100g,是普通苹果的3倍以上,糖度、硬度等指标均名列前茅。这一科学结论,为开鲁县集中力量发展鸡心果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开鲁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2021年将具有“双红基因”的鸡心果产业列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开鲁县拥有国家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10个“国字号”头衔,着力培育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现已形成颇具规模的林果特色产业集群。截至2025年,开鲁全县优质果品经济林面积达15万亩,其中鸡心果独占7.7万亩,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形成了一片壮观的“红色海洋”。

科技赋能:引领鸡心果品质革命

如果说历史传承是产业的“根”,那么科技创新就是产业发展的“魂”。面对传统种植模式下果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品果率不高等瓶颈,开鲁县果断选择向科技要答案,以“科技兴果”推动一场深刻的品质革命。

“以前为了追求产量,不舍得疏花疏果,一棵树结1200多个果,大小不一,卖不上好价钱。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控制每棵树的花果数量,将果径精准控制在5~6厘米,商品果率从40%跃升至60%,每亩地增收超过2600元。”开鲁镇小城子村的果农吕艳华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这背后,是开鲁县与“国家队”的深度合作。2022年,开鲁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开鲁特色苹果试验站”,果树研究所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深入开鲁林果产业一线,摸清鸡心果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程存刚向记者介绍:“试验站已经形成一套全方位、多手段、易推广的综合技术推广模式,全面解决开鲁鸡心果产业瓶颈问题,助力鸡心果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产业,服务开鲁县林果产业顺利向好发展。”

试验站创建全国鸡心果种质资源库,并编制了《开鲁鸡心果》《开鲁鸡心果标准园建设规范》等6项标准,将“果园建设+苗木培育+林间管理+品质控制”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通过铺设防草布、反光膜,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了“三提两减”(提高土壤有机质、单产、品质,降低化肥和农药用量)。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更延伸到产后处理环节。为解决鲜果集中上市“价贱伤农”的难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专家团队研发的鸡心果保鲜技术支持下,开鲁县构建了“县级核心仓+镇级中心库+村级移动仓+冷藏运输车”的四级冷链物流网络。

开鲁县鲁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东风冷库已经投入使用,采用自动化货架存储,年气调保鲜鸡心果可达千吨。“有了科技的‘护航’,鸡心果的保鲜期从常温下的2个月延长至4个月以上,能将上市期延长至春节。”总经理张宝志向记者介绍,错峰销售让价格从最初的3元/斤飙升至10元/斤,科技真正成为果农增收的“金钥匙”。

鲁晟公司还建设鸡心果自动化分选车间1处,田间地头移动冷库5台,结合地方自建冷库12处,形成了交易市场核心仓+中心库+移动冷库+冷藏运输车的冷链体系,“一核两翼”冷链布局已全面落实,年贮藏能力达到2.3万吨,解决果品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从“国家队”专家到“乡土专家”,再到千名果农技术员,开鲁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现场观摩会,让先进技术“看得见、学得会”。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开鲁鸡心果的产业面貌,让每一颗果子都凝聚着科技的智慧与品质的承诺。

品牌扬帆:擦亮鸡心果金字招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品质有了保障,如何让开鲁鸡心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卖出好价钱?开鲁县的做法是以标准立信,以品牌扬帆,让“开鲁鸡心果”成为高端市场的代名词。

“从2017年开始,开鲁县全面推行鸡心果标准化生产,制定了《开鲁鸡心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对育苗、栽植、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全流程进行规范。”开鲁县副县长常亮介绍说,他们积极申报鸡心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打造了“开鲁鸡心果”区域公用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结束了过去果农“单打独斗”、品牌杂乱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开鲁县全力打造品牌矩阵。成功注册“西辽河畔·天工开鲁”区域公用品牌和“开鲁鸡心果”子品牌,并成功申办“供港基地”认证,为进军粤港澳大湾区等高端市场拿到了“通行证”。通过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等大型展会,开鲁鸡心果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品牌的力量,不仅体现在鲜果销售上,更延伸至产业链的末端。为解决非标果、等外果的出路,开鲁县积极招商引资,发展精深加工。内蒙古百年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鸡心果开发果酒,通辽市方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其制成深受市场喜爱的果干和饮料。这些加工企业,不仅为鸡心果“兜底保值”,更通过“吃干榨净”提升了产业附加值,为产业链装上了“调节器”。

走进百年酒业的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5个巨大的发酵罐和9个储存罐整齐排列,一条现代化的果酒灌装生产线正高速运转。百年酒业副总经理隋爱君向记者介绍:“我们去年试生产就加工了221吨鲜果,生产出2000件果酒成品。这些果酒不仅口感独特,还保留了鸡心果的营养成分,市场反响非常好。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加工能力将大幅提升,能有效消化大量非标果,为果农解决后顾之忧。”

品牌的力量让开鲁鸡心果声名远播,在国内,它成功打入粤港澳高端市场,2024年仅商品果就销售6000万斤,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在国际上,它已远销马来西亚和泰国,让“中国红”香飘海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