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联动发展轴 建强人才链
2025-09-28 09:42:26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图为浙江省苍南县藻溪镇富溪村党总支书记曾云通正在向高校师生介绍村庄发展情况。 受访者供图

今年刚从浙江山区海岛县名单中“出列”的温州市苍南县,半年度再次交出“硬核”数据:7.5%的GDP增长率领跑温州,同样冠居全市的还有固定投资、高新投资占比、工业技改投资的增速等指标。再看文旅业:上半年,全县游客接待量达1385万人次,同比增长44%,过夜游人数增长33%,最为浓墨重彩的莫过于近些年重点打造的“168黄金海岸”,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共富力量”。

这种以城带乡、城乡共融的态势,更体现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中最为重要的人才。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近两年,该县以“平台集成赋能、政策精准供给、产业长效绑定”为核心,系统破解青年入乡的痛点堵点,推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人才引领产业,乡村反哺人才”的良性循环。记者发现,当地探索建立“县镇村”联动的人才入乡体系,恰好与当下浙江推动的“县域—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不谋而合。

最近,浙江省提升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现场会在苍南举行。从县城龙头出发,聚焦中心镇桥梁纽带,再看重点村辐射带动,记者尝试沿着发展轴,解析苍南如何唱响“青年入乡促共富”这首合作曲。

县城:平台资源共集成

一个多月前,随着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苍南专项赛的启幕,位于台商小镇水岸风景街的“青·村纪”农创园正式掀起盖头。该园区建筑面积将近1.5万平方米,是全省首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农创平台,聚焦“农业+科技+文创”融合方向,尽管身处城区,却心向乡村,旨在推动青年人才返乡入乡。

打造这个“人才强城、青年入乡”的重要枢纽,苍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宗灶坦言,一方面为青年提供“进城入乡第一站”,通过解决其创业创新的诸多难题,先站稳脚跟,另一方面探索“生活在县城、工作在园区、创业在乡村”的新模式。他希望,借助举办赛事、活动等形式,让青年先“轻触点”感受乡村,再通过项目化方式精准链接乡村,而园区就是一个小型社区,更有利于抱团合作,最终实现“软性扎根”。

活动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于后半篇。为了破解人才“引育留用”的顽固瓶颈,苍南县农业农村局联动人才办、团委、人社局等关键部门,整合优化人才补贴、生活服务保障、项目扶持三类重要政策资源,将发展轴上的优势资源与青年入乡紧密结合,推动国企与青年创业项目建立股权投资机制,并为初创期的“农创客”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景。总之在县域层面,苍南县强化“统合力量”,通过构筑平台打造青年创业集聚高地。

中心镇:承上启下织好网

44岁的陶学厚说起自己的人生际遇,再看眼前的繁荣景象,感慨万分。18年前,他远赴他乡,彼时的霞关镇长沙村,像他这样的外出青年如洪流般涌走,陶学厚做梦都想逃离这里。10年前,隔壁引来了总投资1200亿元的三澳核电项目,他预判村里会有大起色,放弃外头生意,提前布局文旅行当。

如今,从在沙滩边开小卖部、出租烧烤架,到眼下经营10间房的民宿、3条休闲渔船、1条海钓快艇,事实证明这条路真走对了。今天,在长沙村的山海之间,民宿、海鲜餐馆、咖啡屋、旅游驿站等渐次排开,全村246户人家中,有43户开起了民宿。回乡的人潮中,陶学厚甚至都年龄偏大,他十分乐见这种回归。

霞关与沿浦、马站,以及岱岭“三镇一乡”,本是同根生,由原先的马站镇分割而立,如今因为“168黄金海岸”的打造,重新回到一个阵营。马站镇草屿村党总支书记吕德全也想不到,昔日的小渔村竟然成了网红度假村。

在这场片区一体化改革中,从“四马独行”到“驷马同行”,以中心镇为节点强化资源统筹,实现项目共谋、产业共建、资源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

整个片区中,霞关镇的深水大港,沿浦镇的绿能小镇,恰好与马站镇的滨海美丽城镇珠联璧合,也给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与青年返乡入乡带来莫大机遇。一产上,片区开放品种选育、加工增值、市场拓展等渠道资源,合力打响区域公用品牌,助推番茄全产业链价值迈向十亿元,四季柚产业突破亿元大关。

农文旅串起了产业链,也联起了人才链。片区内有个“苍南青年主理人联盟”,已吸纳了180名青年创客返乡开发36个新业态,带动沿线去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超300万人次。另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五年时间,片区常住人口翻了一番,经营主体从2020年的5114家,增加到去年底的9234家。

重点村: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

当镜头对准更为具体的村庄时,这种合作更加生动可感。灵溪镇双岭村是著名的“龙虾村”,千亩“稻虾轮作”基地主理人李敏在“双岭片区”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就尝到了合作带来的甜头。除了“稻虾轮作”的推广,还有稻瓜轮作、蓝莓种植,在瓜市天地、创业瓜坊、冷链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帮助下,不但得以连片开花,更延伸了产业链条。

陈宗灶告诉记者,激活青年入乡生态圈,平台支撑很重要,但最终还要与产业动能深度捆绑。对此,县里细致梳理乡村闲置资源,为青年入乡提供空间与载体支持,并推广“国企建设+青年运营+利益联结”模式,强化乡村运营利益分配机制,引导支持青年参与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民宿集群等业态,实现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如今,这已蔚然成风。从异乡拼搏到归乡筑梦,张世亮盘活了矾山镇中岙村的闲置资产,建设了一个占地6亩的现代化豆制品厂,还在村里建设生态豆芽种植基地。谢涵将桥墩镇矴步头村的百年老屋,蜕变为“落山咖啡馆”,这里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诗意栖居地。“粮二代”江旺志子承父业,不光种好自家500亩基地,还为周边粮农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用科技与机械改写传统种法。还有出身渔家的杨月娟,用一颗小鱼丸带动30多名妇女就业,去年其“共富工坊”完成500万元产值。

目前,苍南打造了一批青年入乡阵地,包括123家县级以上头部企业、3000多家专业合作社,以及16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并通过“技术培训+创业孵化+入乡联结”培育本土新农人,形成立体化矩阵。今年上半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95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2.71亿元。以赤溪镇园屿村为例,通过打造民宿集群,吸引3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今年以来,已带动村集体经济同比增长102%,拉动文旅消费超5000万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