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切莫热了景区凉了人心
2025-09-29 21:21:21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编辑部:

对景区而言,节假日是难得的客流旺季。记者最近在辽宁多个景区走访发现,很多景区只顾线上线下“吆喝”,应对客流高峰预案不足。前一阵,辽宁省清原县红河谷漂流因暑期客流集中,发生交通意外,导致旅客滞留。收入飘红,却凉了人心,目前景区已闭园。

辽宁清原峰奇岭峻,山水清秀,有发展文旅产业的好底子。红河谷漂流项目经过大力宣传后,号称“北方第一漂”。很多游客慕名前往,却发现问题颇多。一是景区山高路狭沟深,道路建设滞后,有网友反映摆渡大巴弯道下坡车速非常快,“比漂流还猛”;二是当游客数量远超景区承载力时,缺乏预约疏导和应急预案,摆渡大巴车“停摆”,游客无奈长途跋涉返回;三是管理失序,服务生硬,“好玩项目基本靠挤”,并且退票难。该景区因投资纠纷、无序管理曾被关闭,重启后问题短板仍然不少。

风景好不等于口碑好,宣传好不等于体验好。近几年,不少景区被游客退票的呼声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暴露了一种短视的逐利逻辑——将捧红景点视为快速变现的工具,而非需要精心呵护培育的文旅品牌。一些地方热衷于砸重金做宣传、搞秀场,追求短期内的流量爆棚和门票收入,却漠视长期投入、见效慢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细节完善。这种“重营销、轻内涵”“重数量、轻安全”的发展模式,本质上将景区与游客的关系简化为一锤子买卖,忽视了可持续的情感连接。

再者,旅游景区不是载客无限的容器。国内很多景区早已实施线上预约制,在节假日客流高峰到来前主动调流,既满足了游客体验,又保护了脆弱生态。反观一些景区,还把摩肩接踵的登山客流当成炫耀资本,缺乏科学调控限流,可能引发这样那样的“意外事件”。

节假日景区“人从众”也许难以避免,但游客“我后悔了”的吐槽却有办法消减。文旅魅力的本质是地区自然魅力和人文魅力的综合体现,真正的“流量密码”不在一时的网络热度,而在持续练好内功后形成的口碑效应。

景区管理者与其热衷昙花一现的营销亮点,不如换位思考,积极补位,从“流量思维”转向“质量思维”。针对景区暴露的问题,一方面补短板,加大交通、食宿、安全等硬件设施投入,建立客流监测预警和预约限流机制,确保游客舒适度安全性。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软实力,比如能不能“一票或一证(身份证)到底”,减少排队时间?比如在主要景点加大人力现场调控分流、维持秩序等,从细节入手提升游客满意指数。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文旅市场热度攀升。对景区而言,千般努力,让游客真心感叹一句“我来了,我爱了”,就值得。

记者孙潜彤于沈阳

2025年9月25日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