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变海洋优势为竞争优势
2025-09-29 21:21:21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今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我国沿海不少城市仍未能充分释放海洋经济潜力,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压力、区域发展协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各地需结合自身优势,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构建起陆海统筹、区域协同、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模式,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海洋经济新引擎。

打造“海洋经济+生态保护”模式,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各地需以高水平保护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平衡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探索蓝色碳汇交易,创新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多层次海洋经济合作体系,探索“海洋牧场+”融合模式,建设智能化养殖平台,开展深远海养殖试点。海洋牧场不仅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而且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比如,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在广东省汕尾市建成投运,有效夯实“蓝色粮仓”建设。

建设全球海洋城市群,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只有强化各城市差异化优势,加强陆海统筹,才能更好提升海洋经济要素流动与配置的能力。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打造以深圳、香港、广州为核心的“海洋黄金三角”,构建“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体系,打造面向全球的海洋经济超级平台,挖掘珠海、江门等城市潜力,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壮大。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海洋产业,能更好释放产业集群溢出效应。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培育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离不开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深圳的海洋电子信息、香港的绿色航运金融、广州的智能船舶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正在快速崛起。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海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实验室+科普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企业联盟”协同创新体系,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对沿海城市至关重要。广州南沙区建设全球最大的海洋科技城,在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果。

扩大海洋领域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融入全球海洋治理。各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度耦合,才能实现共赢。比如,可以依托渔业合作示范区在实现本地化苗种供应的同时,积极拓展对内对外向海开放,开展国际海洋合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明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