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共同富裕视域下县域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路径
2025-09-29 21:21:0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县域是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关键单元,而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与公平性直接关系到城乡融合发展的质量与速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探索,采取了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与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就业并举的措施。

一方面,推动义务教育和幼教供给扩容提质,提升升学质量。一是持续优化硬件设施和学区布局,提升就读质量。自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赞皇县累计筹措1.58亿元,实现转移2.2万名山区学生。截至2024年,赞皇县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2所,其中,小学45所,初中7所,在校生3.89万人(其中包括小学2.35万人,初中1.54万人)。二是拓宽引才渠道,全面优化扩充县域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增加专任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公费师范生等补充教育人才,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在编教师大专及以上毕业生所占比例从2020年的96.6%提高到2024年的99.48%。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全县25所中心小学、县直学校的校长教师于2022年全部完成竞聘上岗。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证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等实现教职工全员培训。依托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三区支教、银龄讲学计划等开展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启动赞皇县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强教育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培训方式,分层分类培养专业人才。通过申报、考察、专家推荐等方式确定了高级班30人、精英班60人、种子班100人的培养计划。三是多措并举,确保义务教育普及率。加强组织管理。成立赞皇县教育系统防贫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全面负责教育系统防贫监测工作的开展。确保全面实现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儿童义务教育有保障。对困难群体全面开展教育帮扶。扎实开展控辍保学。继续落实县级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对易发生厌学的学生,教师上门帮助,确保全县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不失学辍学。持续做好送教上门工作,选派责任教师为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定期实施送教上门,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两免一补”“三免一助”等各项资助政策,所有资金均按时发放到位。按政策做好营养餐改善工作。全县9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不含县政府驻地赞皇镇辖区学校),受益学生1.47万人。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以技能提升促进更好就业。一是投入建设与战略联合并举,打造高质量职业教育培训平台。投入建设赞皇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并获批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赞皇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3+2”联合办学、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向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以最高等次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通过河北省45个脱贫县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量及增幅比较可见,2020年至2023年,赞皇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不断增加,在校生数量在河北省45个贫困县中的排位不断提升,增幅明显。二是结合本县特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力扩大就业。为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于民的功能,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赞皇县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为主体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性职业技能培训,一类是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在具体实施中,赞皇县的工作特点是:突出培训导向。对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创业青年、涉农企业工作人员、农业专业大户、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依托县劳动技校和县职教中心开展市场导向性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育婴员、直播电商、酸枣树管理、烹饪与面点、服装加工、手工技术等市场导向技能。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推广使用电子职业培训券,扩大受益面。通过四年的努力,赞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累计完成多种职业技能培训1.56万人次。

调研发现,赞皇县委、县政府通过抓义务教育、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技能培训,多位一体开展科教兴县、科教兴业,积极发挥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与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协同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现代化建设。但是,赞皇县县域内教育工作面临投入能力有限的诸方面压力、困难和挑战,其中既包括需要县域内进一步加强工作的方面,也包括一些非县域内着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资源配置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尽管县域整体资源得到优化,但仍有部分山区小学生面临走读难题,这对进一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学龄人口变动带来的结构性压力。初中阶段因适龄人口高峰出现师资紧张,而学前教育阶段则因出生率下降面临在园幼儿数量减少,这要求教育资源规划必须具备前瞻性和弹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深度不足。县域内教育与发达地区优质资源互动有限,需要更高层面的制度设计和社会力量支持,以突破地域限制。可持续投入的压力。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将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的设想,都面临着资金保障的挑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赞皇县的实践表明,将教育资源配置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发挥其阻断贫困与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其经验表明,优化县域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基础与技能协同,这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通过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价值的路径参考。

(作者单位:联办财经研究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