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我国抗虫水稻育种实现“虫口夺粮”重要突破
2025-09-30 18:09: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日前,记者从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示范观摩会上获悉,我国在抗虫水稻新品种培育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培育出一批抗稻飞虱高产水稻新品种,为破解水稻稳产难题提供了核心种源支撑,有力推动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稻飞虱作为我国水稻生产“头号害虫”,凭借强迁飞性常年肆虐农田,年均发生面积超3亿亩次,造成稻谷减产30亿斤。为防控这一害虫,我国每年需投入大量化学农药,既加剧生态环境负担,也对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更严峻的是,当前生产中抗稻飞虱品种覆盖率不足1%,成为制约水稻产量提升的瓶颈。

直面抗虫水稻品种缺乏,抗虫、抗病和产量难协同提升等产业痛点,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的支持下,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团队,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构建企科协同攻关模式,创新应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精准聚合抗褐飞虱、抗稻瘟病以及氮高效等系列关键基因,培育出“玮两优2268”“扬籼优4278”等系列新品种,实现抗虫育种领域的重要突破。这一系列品种对褐飞虱和稻瘟病均有显著抗性,区试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成功破解了“双抗”与“高产”难以兼顾的行业难题。其中,“玮两优2268”湖南隆回一季稻百亩高产示范片亩产达1174.5公斤,创长江中下游稻区一季稻高产新纪录。

记者来到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山水稻核心育种研发基地稻飞虱抗性隔离区和网室鉴定区,抗虫品种的表现令人瞩目:普通品种已被褐飞虱啃食得枯萎死亡,而抗虫品种则长势挺拔、稻穗饱满,无任何虫害痕迹。“过去一季水稻要打五六遍农药,人工加药费成本高,还怕农残超标。”种植大户丁凯的话语道出农户心声,“今年试种‘玮两优2268’,基本没见虫害和病害,而且耐高温能力强,结实率高,目测亩产至少800公斤,亩均节本增效近150元,这样的好品种我们最欢迎!”

湖南省宁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德辉表示:“当前水稻生产中病虫害频发,传统化学防治成本高、易产生抗药性,还加重生态压力。抗虫高产水稻的推广,能大幅缓解基层植保压力,推动绿色防控水平迈上新台阶。”

据悉,“玮两优2268”“扬籼优4278”已入选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苗头型品种。随着这些新品种的加速推广应用,将为我国水稻大面积高产稳产注入强劲动力。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