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资源力量统筹,以溪流河道流域为纽带,打破镇村边界,全力打造“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
在指导思想方面,泉州市按照“153”工作法,即突出“多规合一”(做好概念性规划、做细详实性规划、做实建设性规划),推进“五个全域”(推动土地全域整理、水系全域治理、农田全域高标准建设、村庄全域梳理、产业全域提升),强化“三个结合”(结合土地流转、结合同步招商引进种植业大户、结合产业培育),全流整区域连片推进“四美工程”建设,探索具有泉州特色的乡村发展路径。
在执行层面,泉州市创新做法,多措并举推动。
一是强化“三个统筹”,突破要素壁垒。以区域统筹激活流域资源,以晋江、洛阳江等主干水系为轴,整合流域内农田、林地、道路资源,推动永春、安溪等地集中连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多部门协同打通机制梗阻,市委乡村振兴办牵头,联合农业农村、水利等8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县(市、区)建立一线指挥部,党政主官挂帅,国企担当建设主体,细化项目“路线图+时间表”。以多元资金保障项目落地,创新“指挥部牵头+国企承建+政策性融资+财政补助”模式,整合涉农资金,联动市乡村振兴集团、农发行等机构,推动银行合计授信23.4亿元。
二是推进“四美工程”,重塑乡村风貌。美丽河道筑牢生态基底。积极整理河床、清理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恢复和改善河流蓄洪、灌溉功能。推进“连片整治?千亩良田”行动,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0个千亩、1个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大力进行农业多功能开发,加快发展休闲、创意、体验农业。挖掘流域内优势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开发特色食品、传统食品。通过推动全域治理,提升流域范围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加强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招商,累计策划生成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生态治理、农文旅开发等招商项目34个,投资总额60.34亿元。
三是用好“三种方式”,激发内生动力。晾晒比拼强推力。制定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裸房整治率等28项考评指标。2025年继续谋划项目92个,计划投资额8.47亿元,通过让河道更清,田园更绿,村庄更靓,经济更强,打造乡村振兴的田园风光综合体。正向激励树典型。对成效突出镇村优先推荐省级示范创建,19个乡镇、219个村入选省级示范名单,通过多个媒体平台、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田园风光片区建设亮点举措和成功经验,推出各级各类报道20多条。督查调度保进度。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化调度,年初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实行月跟踪、季会商、半年拉练、全年总结,倒逼时限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