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新华视点|三江奔腾润边疆——吉林省兴边富民一线观察
2025-10-13 12:29:00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林华黎


长白山麓,三江并流——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自此发源,奔涌不息,共同滋养着吉林大地。它们不仅是地理的血脉,更是发展的源泉。

抚松位于长白山脚下、松花江源头,是我国人参核心产区。109条江河在此交汇,常年云雾弥漫。当地有“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的老话,江雾越浓,参越有灵气。

在万良镇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市场里,全国各地的客商和参农汇聚于此。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人参交易中心,也是全国人参价格“风向标”。

过去,人参的附加值较低;如今,产业链不断延伸,从人参切片到富含人参皂苷的面膜、护手霜,吉林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已开发出千余种人参产品。2024年,全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

抚松人参产业正从传统走向智能,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得益于现代科技与松花江生态优势的深度融合,毕竟松花江生态是参的命脉。抚松人参产业的转型升级,正是吉林扎实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全力延伸农产品价值链的鲜活实践。

崇善镇位于长白山脚下,图们江旁。金秋十月,这里稻田连片,遍野金黄。再过不久,这片沃土即将迎来丰收。

稻子长得壮,全靠一江好水。1956年至1958年,崇善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垂直高差60米的悬崖上,用最原始的工具开凿出这条长达17.7公里的“生命渠”,创造了当时的水利奇迹。

1966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曲家金凤浩以元峰渠为灵感,创作了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红太阳照边疆》。几十年过去了,山未移,岭未变,但生活早已焕然一新。

青瓦木廊,渠绕村边,流淌的水洋溢着新的生机。得益于图们江的灌溉,崇善镇产出的大米富硒,营养价值高且粒粒醇香,已从延边走向全国各地,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元峰渠富硒米不仅是一种农产品,更成为连接边陲延边与东海之滨的重要纽带。

粮食也要打品牌。近些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粮食品牌建设,不断擦亮“吉林大米”的金字招牌。中高端大米产量由品牌建设之初的9亿斤增加到26亿斤。一路奔流的图们江,润了土地,富了百姓,浇灌出了一片金色丰收。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二十一道沟村的村民们从没想过,在山里守了大半辈子,竟然有机会把家乡的味道卖往全国各地。在这个偏远的边境村,直播带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动动手指,天南地北的消费者就能买到来自鸭绿江源头的各色山珍。

随着国家持续推进边境交通建设,昔日二十一道沟村坑洼难行的土路,如今已升级为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这条集交通、旅游、富民功能于一体的“黄金通道”,彻底打通了边境与内地的联系。

二十一道沟村通过“村企联建”模式,积极发展玉木耳、桑黄等特色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振兴之路。

鸭绿江畔的二十一道沟村是吉林省216个边境村之一,也是吉林省通过“电商+”助力兴边富民的生动缩影。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现已建设边境一线物流网点155个,打造了61个边境电商试点村,年零售额突破7000万元。一方屏幕、一根网线,打通了山与海的阻隔,连起了城与乡的脉搏,让昔日闭塞的边境村庄,正借助数字浪潮焕发全新活力。

三江之源,水润吉林,三条大江,三种故事,共同汇聚成吉林大地绿色转型、乡村振兴的澎湃浪潮。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武莹景 张文嵘

包装:夏勇

配音:丛凡峻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吉林分社

吉林广播电视台

联合制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