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动态资讯 > 正文
智慧菌棚结“金菇” 生态鱼塘出“银鱼”——长洲区“精而美”农业模式发展见闻
2025-10-31 17:44:02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责任编辑:林华黎

眼下,“秋老虎”的威力不减,室外的温度仍在30℃左右徘徊。而在梧州市长洲区源奇智慧农业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画风却截然不同,这里的工作人员早早穿上了轻便羽绒服,举着剪刀在鲜嫩的菌菇间灵活穿梭,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秀珍菇、猪肚菌采收装箱。

放眼望去,小小的出菇房别有洞天,立体网格架上,层层叠叠的秀珍菇从菌包里伸展出来,像撑开的小伞般舒展,密集却不杂乱。基地技术顾问甘展维指着菇房外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说:“这个系统能实时调控菇房里的光照、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现在是秀珍菇的最佳采摘期,我们将温度调到5℃左右抑制其生长速度,让菌菇保持鲜嫩的口感。采用立体种植,可以直接把空间利用效率拉满,实现产值最大化。”甘展维介绍,基地采用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工业化种植模式,新建钢结构菌棒生产车间和菌棒培育车间各3000平方米,配套39间标准化出菇房及现代化菌种研发中心。基地同时采用架空式可移动种植箱体,既不改变土地性质,也不受天气影响,单位产量比传统方式提高7至10倍,日产量大约3吨,通过冷链专车直接配送销往南宁和广州,年产值可达1亿元。同时,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已辐射周边200余户农户参与采摘、包装运输等产业链环节,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从智慧菌棚移步到长洲镇龙平村嘉禧农场现代化罗非鱼养殖基地,感受到的是另一番收获的喜悦。

15亩的坑塘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的进水口正源源不断地引入周边的活水,一尾尾罗非鱼在清澈的水体里游动。忽然,岸边的自动投料机启动,饲料均匀抛撒向池塘,数千尾罗非鱼竞相跃出水面争食,场面十分热闹。

“我们这是集约化养殖,既盘活了坑塘资源,又能保证产量和品质。”养殖基地生产负责人陈伟明指着鱼塘介绍,基地通过引灌周边流水入塘,不仅省去了人工换水的成本,流动的活水还能减少鱼类病害。“今年,我们投放了3.5万余尾鱼苗,预计首批产量就能达到2万公斤以上,收益约20万元。”谈及养殖优势,陈伟明底气十足地说:“我们的养鱼技术是从广东引进的,养殖成本约每公斤8.4元,比传统养殖划算。我们计划一年出两次鱼,年产量约3.5万公斤。”

智慧菌棚里,“金菇”满架;生态鱼塘中,“银鱼”满塘。从科技赋能的智慧种植,到因地制宜的生态养殖,共同构建出长洲区“精而美”的农业模式,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也将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长洲区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 袁欣)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