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
您所在的位置 > 乡村振兴频道 > 三农要闻 > 正文
闽粤跨省协同 探索果园绿色发展模式
2025-11-03 17:32: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华黎

东南网11月3日报道(傅心婕 通讯员 陈得盛)10月29日,受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邀请,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红萍种质资源圃执行主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首席研究员应朝阳,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万川千红蜜柚基地,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果园绿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关键技术培训班作“果茶园绿肥品种选择及种植利用技术”专题授课。此次跨省技术交流,标志着以绿肥技术为核心的南方果园绿色转型之路,正从区域实践向体系化、标准化方向深化发展,展现了农业科技驱动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位于粤东北山区的梅州大埔,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蜜柚之乡”,蜜柚产业不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然而,长期依赖化肥追求产量的传统种植模式,也曾一度导致部分果园出现土壤板结、地力衰退、酸化加剧及面源污染风险等生态隐忧,制约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培训,正是广东聚焦果园“减肥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应朝阳在授课中系统梳理了我国果茶园绿肥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深刻阐述了利用绿肥作物实现“以草养地、以绿增肥”对于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投入、改善果园微生态环境、提升果品品质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多重战略意义。

“绿肥不是简单的‘种草’,而是构建一个以绿肥为纽带的高效、可持续的果园生态系统。”应朝阳指出,科学选择和应用绿肥,是破解果园连作障碍、培肥地力、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核心技术路径之一。他的授课将福建等地的先进经验与广东本地实际相结合,为参训人员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技术指导。

针对华南地区果茶园的气候土壤特点及生产管理需求,应朝阳重点讲解了苕子、箭筈豌豆、肥田萝卜等冬季绿肥及印度豇豆、硬皮豆、圆叶决明等夏季绿肥不同品种的特性与适用场景,并对绿肥在改良土壤、固氮解磷、抑制杂草、保湿抗旱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在于‘因园施策’,根据不同果园的立地条件、树种树龄和目标定位,选择最适合的绿肥品种、组合和种植模式。”应朝阳强调,例如,在幼龄果园可选择匍匐性、浅根系的绿肥品种,在成龄果园则需考虑耐荫性及与果树水肥竞争较小的品种,以实现快速覆盖、防止水土流失。他还特别分享了福建省在草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利用及果茶园种养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广东果园绿肥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报告还深入探讨了绿肥的适时翻压技术、割草覆盖技术以及绿肥与有机肥、配方施肥的协同增效模式,确保绿肥的高效利用,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肥于土”。

本次培训选择在大埔县的核心蜜柚产区现场举行并通过南方农村报线上全程直播,凸显了技术的实践导向,增加受众覆盖度。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旨在引进国家层面、兄弟省份的先进技术和成功模式,加速绿肥技术在广东果园的推广应用,为广东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参训的广东各地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纷纷表示,应研究员的讲解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解决了他们在绿肥种植利用中的诸多困惑,增强了他们发展绿肥种植、减少化肥依赖、提升蜜柚品质的信心和决心。

闽粤两地,同属我国南方特色水果优势产区。此次培训以科技为桥,以绿肥为媒,既是跨省农业科技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折射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